美篇转移试验 好嘛,惊动了大法官! “三八节″惊动了大法官,这可不太妙吧? 先听听大法官怎么说一一 “得民心者得天下……″ […]
Author Archive: 小车
读孙李兄弟诗章有感
读孙李诗章有感(二) 理学人里藏李杜, 英语境中展辞赋。 厚积薄发自当然, 此且聊以慰家父。 […]
教我如何不想她
国庆节了,事惰却要由建军节那天说起。 凌晨,在美国的芳芳发了条微信。7点25,夫人见急忙唤住我。 我要去北海图书馆刚走到门口,急忙回身,撞了墙,又见要与我同行去练琴的夫人,跌坐在椅子上,琴从肩膀上滑落,愣在那了。 又怎能不让人茫然失措? 一位老战士、老军医、我们敬爱的老妈妈辞世了。 […]
西藏之旅-走近塔尔寺(摘自美篇)——编辑中
塔尔寺已经静候我们多时。 告别青海湖,怀着虔敬的心慢慢走近…… 塔尔寺位于青海省湟中县,距省会西宁27公里,是我们西藏之旅的第二站。 不能不体会到旅行社的体恤和精心设计,让我们这些从北海(并广西各城市)出发的“老者”得以“步步高”——经甘肃兰州(海拔1500米)——再青海西宁(海拔2261米)——一步一步地逐渐适应高海拔缺氧条件,最后抵西藏拉萨(海拔3658米)。而途中又安排了“青海湖”、“塔尔寺”这两大举世瞩目的旅游胜地。实在是当感怀! 一路上,导游教大家说藏语。 […]
西藏之旅–放歌青海湖(摘自美篇)
把爱和谦卑装进行囊,出发! 五月八日,携夫人与志东兄弟夫妇汪大姐夫妇一起随北海老体协和”桂天下”组织的旅游团,开始了向往已久魂迁梦萦喜不自禁且又不能不心有余悸的西藏之旅。 向往,喜悦,梦萦自不必说一一西藏,那是什么地方啊?那是世界屋脊,那是一片净土,那是人间天堂心中圣地,青藏铁路开通前不是谁说去就能去得了的一一这,地球人都知道。 可又缘何心悸呢?您想啊,北海一一海拔几乎为0; 西藏一一海拔3千5千以至8千……常人都恐惧高原反应呢一一更有归来者”呕吐流血呼吸困难有濒死感”之声声声不绝于耳一一何况血压心肺、肝肾肠胃被夫人认为都非正常者呢,有所思虑,正常。 […]
长春解放大路小学66届同学再聚首有感
风暴急骤起, 惜别半世纪。 少小不及言, 花甲无尽意。 […]
年节里
(一) 年节里,院里院外,鲜花盛开,一点点一面面一铺铺的,祥和,光彩。 缤纷绚烂。 彩链欲坠。 俏比天高。 […]
16初冬北京行札记
2016年11月9日抵京12日离开,随手拍了些照片这会儿附上点文字送上来,谓之札记吧。 南宁车站候车。 欲乘Z6次(南宁-北京西站)列车。 夫人给准备的车上(自加热)午餐——番茄牛肉饭。 列车驶进石家庄。 […]
正是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有朋自远方来之七
今年国庆,曾同在工会工作的老朋友来一起过节,自是欢欣鼓舞。 此友桑希臣。毕业于东北师大曾从教于吉化第六子弟中学而人称桑老师。其实,称其“北漂作家”最为恰切。00年,以文史见长、家有病妻弱女的桑老师悄然离职,开始只身闯荡北京,于几家文化公司“寄人篱下”“摸爬滚打”。前期,生活十分艰辛,节衣缩食为妻女攒钱。一日跌倒竟因严重缺钙而骨折。为补钙强身,自此每日3元食一油炸鸡翅,每每候在小贩身旁嘱其火大一些使鸡翅骨酥而后一并吞下,闻者无不为之慨叹并心生敬意。他的艰苦奋斗精神为我敬仰并成为前行砥砺。 天道酬勤,上苍恩惠,04年,桑老师的著作《正说明朝十八臣》出版,此后,一发不可收,又有《历史在女人面前拐弯》《雄关,历史的证人》《龙脉,千里大运河》《中国党争史(今译)》《职场口才:说出“金饭碗”》等文史社科类作品相继问世,并在国家著名媒体及网络发表专著百余万字。其中,《龙脉,千里大运河》被收录为2010年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入选书目。 此桑老师携妻带女飞抵北海看望我们一起过节并赠两本新作《蓝色诱惑——中国海洋开拓简史》、《蓝色火焰——中国海洋战争简史》,令我分外感动,而他却念念不忘那一年初冬北京寒潮骤降我为之送去大棉袄御寒并称那是“一饭之恩”。 来了几年了,哪哪儿都熟了,又正逢金秋十月,一坛酿了半年的好酒开坛,此篇就谓之,“正是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吧。 […]
有朋自远方来之六-夫人同学和她的孩子们
这朋友,来了竟然不走了,买房了,定居了! 谁? 夫人同学。 老两口来了,小两口就也来了。 送一组小两口来了的那一天在海滩一起吃与玩的照片来吧。 […]
王兵夫妇与好友辛继军夫妇光临北海–有朋自远方来之五
去年末,王兵(李增芳)夫妇与好友辛继军(张惠敏)夫妇由北京出发,双双驱车西行南下,看边塞烽火,赏大漠孤烟,览巴蜀山水,经漫漫长路来到北海看望我们。 只可惜,他们头天午后到,次日晨即启程(连人带车坐大船)去了海南,不及带着他们在北海转转。 如此短暂工夫,也要来家看看我们,令人动容。 王兵其实是二哥孙奚的好朋友,好同学(中国人民大学校友)。在北京那些年,一次次在孙奚家里见到王兵,他把对孙奚的情意传达给了孙奚的兄弟。那一次,也是他执意要去北京通州的家里看我们。王兵夫妇的好朋友——北京复兴医院妇产科专家王瑛——也成了我们的好朋友……一切,让人深切难忘。 说来,我们也有四五年没见了。 […]
赞-孙李公司新貌
今与孙李“通信儿”,他饶有兴致发了几张他们公司新貌的照片,于是,我饶有兴致地将其放上来—— 这是? 饮料加工器(机)? 如此内景,赏心悦目。 “睁只眼闭只眼”。 […]
写在习近平主席访问塞尔维亚之际(自小车QQ空间)
上个月,曾写下一段文字,因出游而未及发出。今天,习近平主席出访塞尔维亚,就今天发上来吧。似乎更有了意义。(以下文字写于5月)—— 前日,一则消息令人震惊: 新华社报道,5月13日,新华社记者与几名华侨华人和当地媒体记者来到贝尔格莱德心血管医院门口,欲探望日沃伊诺维奇。医院保安和副院长当时透露,日沃伊诺维奇状况不稳定,时而清醒时而昏迷。大家在等待一个多小时后也未被允许进入病房探望。22日夜,他在医院与世长辞。享年83岁。 据国际在线消息,塞尔维亚总理武契奇在23日发出的唁电中表示,日沃伊诺维奇在塞尔维亚电影史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他的逝世不仅是塞尔维亚电影界,同时也是受到“瓦尔特”激励的几代人的重大损失。 […]
“快把咱亲人迎进来,咿儿呀儿来吧…呦喉“——北海欢迎你(六)
去年兄姐弟侄来北海时,拍了很多照片,以《快把咱亲人迎进来,咿儿呀儿来吧…呦喉》做题,陆续送到了“亲情家园”,编序一二三四五,其实还有个“六”,忙忙叨叨没送上来,见李弟“期待第六集”时已过了好久好久。于是想,那就待一个时间节点再送上来吧。不想,这一“待”就是整整一年。 回头看,这个“之六”,内容还挺丰富的呢! 做周年纪念吧。 为海鲜大餐备酒。 […]
一块儿去越南看看-有朋自远方来之四
越南,值得看吗? 听我道来。 住宅小区紧邻侨港,买鱼必去侨港,赶海必经侨港,来客必逛侨港(风情街)……那侨港跟越南又有什么关系呢? 大有关系喽。 何为侨港? […]
涠洲岛游-有朋自远方来之三
“北海美景得天独厚啊,还有世界最年轻火山岛?!” “哈哈,当然。” “那就去看看吧 。” 出发。 […]
有朋自远方来-之二
游览因电视连续剧《水浒传》外景地而闻名于世的北海星岛湖—— 水面辽阔,小岛林立。 画中人都…… 还有如此小岛! 哈哈,东北有“三棵树”,北京有“九棵树”,这是几棵树啊? […]
有朋自远方来-之一
老朋友从上海从广州来北海看望,一块儿这啊那啊地逛了逛,送些照片来一起分享吧。 “这是北海市花三角梅吧?” “嘿,你怎么知道?” “你在北海,我们就得了解北海嘛!” 感动,感动。 […]
生日念母
今生日,愈发想念妈妈。 妈妈“大个,苗条,特别漂亮,谁见谁喜欢……当时,她成了大学生、留学生追逐的对象……“但是,妈妈重才重德,藐视甚至蔑视纨绔子弟。跟爸爸成家之后,随爸爸告别北京,远赴东北长春。想妈妈,一位来自南方(安徽)的大家闺秀,要适应东北的寒冷天气与建国初期的物质乏匮,与一位教书的穷先生支撑一个新的越来越大的家庭,过上吃穿不愁的日子该是多么不易。接连有了我们6兄妹之后,已近三年自然灾害、食难果腹的时期。一边是,爸爸参与创建院系,科研攻关,夜以继日操劳且要备课编教材写讲义……一边是,6个儿女如雏燕嗷嗷待乳,妈妈要平端一碗水,要每一个吃得饱、穿得暖、无疾病、有德行…… 左右权衡,上下兼顾,事必躬亲(还要承担街道办居委会的工作)体恤入微,妈妈该是怎样的操劳、怎样的难啊! 只记得,妈妈悉心照顾爸爸,就那样一碗“糊涂粥”、一把炒黄豆、一片窝窝头地撙着,省着,留给工作到深夜的爸爸,聊以打打牙祭充充饥;为我们则是到系里、到学校去申请“救济”、“补助”、同时节衣缩食,广掘食源:白菜帮、萝卜缨、茄子皮、榆树钱儿、豆腐渣、车轱辘菜……摘摘洗洗晒晒拌拌,都成了我们佐餐佳肴。衣物穿着6个孩子从上到下,降B排列,逐一传下来,到我这个老四这已是补丁连连(被老师叫到台前当做成绩优异又艰苦朴素的典型),自然妈妈也不忘要我们懂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6个上了学就开始轮流做饭(其实就是熬粥)、自己补袜子、洗衣服、并且要去粮店买粮食,菜站买菜(拾菜帮)。就这样,妈妈还教导我们要帮助更困难的同学,亲自要我们给邻家孩子送吃的。如今,我们每一个都能自食其力,有得一手厨艺,绝非不劳而获游手好闲之辈,懂得节俭,与人为善,想想,哪一点不是妈妈教导的结果。 后来,我们6兄妹或大有作为,或小有成就,国内国外天各一方,均衣食无忧,妈妈正该跟着好好享享福,却因常年辛劳、压抑(“反右”、“文革”等运动所致)饱受疾患之痛,刚入古稀之年,便……想妈妈,生下我经受了痛苦,离开我更饱尝了痛苦,每每念及,痛断肝肠…… […]
清明-北望
清明-北望 (转自小车的QQ日志) 由北京南迁广西北海日久,又逢清明,思念故人,夜难成寐,浅酌轻吟成《清明-北望》一首—— 惜别帝京久,幽思故人沉。 […]
自此星晖夜夜晴 并序
3月11日,忽闻噩耗,无比震惊! 我们敬爱的韫石(葛彦)舅——一位出身名门的革命前辈、抗战功勋、杰出外语人才、著名电信专家、优秀教师——3月10日在北京辞世。 不敢相信,新年前我们去拜望,他老人家的状态多好哇! 那一天,韫石舅很精神,思路很清晰,反应很敏锐,虽行走不便坐在那儿但娓娓道来,谈吐自如,语速很快。期间,兴致勃勃说起自己名字的由来(引号内为讲述录音):“我叫葛彦,为什么又叫常韫石呢?那时候为了防备特务追踪、伤害家人,后改的。改成了妈妈的姓,姓葛。葛彦。本来可以改回来,到全国解放了,没有这些问题了。我一想,大家都熟悉,也就算了。不改了。”老人家又兴致勃勃说起我们的妈妈(孙奚紧挨韫石舅坐着,因而韫石舅的口吻就如跟他在唠嗑):“崇鑫大姐,你妈妈,长得特漂亮。细高挑,大个,可招人喜欢了。好多男人追,留学生。留学生当中,朱卞茹追你妈最多。……崇鑫,李崇鑫,(韫石舅对黄阿姨说明)就是他的妈妈。当时活跃得很,嗔,会唱京戏,拉胡琴的是孙冈的爸爸,孙冈的爸爸后来不是得肺病去世了么。……崇鑫有一位干妈,姓彭,在重庆大学地质系教书。……后来(指妈妈1952年去长春之后再次回到北京的时候)在北京我跟你妈见过一面,你妈整个就变了一个人。不爱说话了。(大虹:那是哪年?)是奶奶去世那年。(大虹:那是1984年。那不是第一次啊。奶奶去世那天,我也见着了。是跟谁呀,抬着一个花圈,我在胡同口接着。)我们俩人,我跟崇鑫去的,去买的花圈。……(当年)崇鑫大姐一直住在两个舅舅家。葛孚楣,葛孚权。有时住在葛孚楣家,有时住在葛孚权家。(大虹:那哈尔滨那是几舅啊?)三舅。当时三舅母和崇鑫大姐住在一起。都住在大舅舅家(大虹:那是崇兰的爸爸)。你妈跟崇兰关系特好。那时三舅在国外。三个舅舅,葛孚楣、葛孚权、葛孚枢。三舅母,葛孚枢的夫人跟你妈关系也特好。” 那一天,黄阿姨、韫石舅的二女儿大虹和姐姐大珠再三挽留我们在那儿吃饭,孙奚讲这次不啦,从这还得去三奶奶那,下次再来,踏踏实实地,一起吃顿饭。咳,如今…… […]
过年好!(下)
开弓没有回头箭。 接着来。 过年好,画得好! 静下心来,欣赏啊。 祥猴献寿。 […]
过年好!(中)
吉羊留福在,祥猴献瑞来。 说来有趣,大年初一,要去看看新春第一缕阳光。 自打到北海,年年如此:春节第一天——看海上日出,在沙滩留字,到海里游泳,上来还要海边放歌——这成了我们特有的辞旧迎新的方式, 天还黑着,夫人那总也不响的手机闹铃响了,我一撇头看床头的夜光表,见时针正指向半点,心里禁不住乐:嘿,我定的闹铃天天6点半准时响,今天却不响了;她那个好些日子都不响的闹铃,今天倒响了! 赶紧,走完一通程序,出发。日出可不等人! […]
过年好!(上)
过年好,过年好,过——年——好! 电影《过年好》中的镜头。 每年腊月二十六,是迁居北海的几家人团聚的日子。出了点情况,少了一家。 他们都是夫人的朋友,然后,我被牵进了朋友圈。 往年都是到这啊那啊的去吃一顿,今年,夫人提议请大家看电影《过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