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孙武,今孙武
——贺我孙武兄弟60周岁生日
前天(10月16日),欣闻武弟爱女孙小婷博士与漂亮小伙安德烈先生将于2015年1月18日走进婚礼殿堂;今天(10月18日),又迎来属马的武弟花甲之龄60周岁的生日,真的是双喜临门呐——才女帅哥结良缘,天增岁月人增寿。
婚礼尚有时日,先说说生日的事吧。
武弟乃孙武,说到他,总是会想起同名同姓的古代大军事家、大思想家孙武,这样一想,就匆匆措出了一幅(还不那么尽如人意)的对联来:
古孙武字长卿修兵书驰名中外万古流芳
今孙武我兄弟尽人事享誉南北一向图强
由对联说开来——
挨饿年代,武弟虽年幼但是挖野菜、摘“树钱”争着抢着干,绝不落后;省下一口吃的,也要喂给家里伺养的小鸡。小鸡崽儿掌上把玩,以口喂饮,把那些小伙伴羡慕的呦,小鸡崽儿别人唤不走就跟在他屁股后边转。小鸡崽儿长成了大母鸡何时下蛋,他都心中有数,只是,鸡被杀,不忍看,泪涟涟。当然,弹镏镏、扇pia(四声)缉、做弹弓、爬墙头,也从不甘居人后。那时,每家窗下都分得几垄地用来种苞米(为解决饥饿问题),他虽“学龄前”也要跟着翻地,播种,浇水……一来二去的,在“十八家”——吉林大学家属院里就有了小名气,成了好榜样。
“上山下乡”在农村,养猪养鸡种粮种菜……没有他干不了、干不好的活,干啥都要干出个样来不说,还要干得最好,教人服气,而且干啥都敢跟社员PK,打赌,且“屡打屡胜”:他种的茄子每棵秧上接得都比社员的多、个个都一尺多长,他种的苞米(玉米)一棵杆儿上接三穗(棒)……“打得”社员是心服口服,全身都服——那不行(众目睽睽——全村男女老少社员都在,正好以正视听):说话得算数,打赌别怕输。输了,就得吃点儿苦——没啥说的——“耢高粱轧子”(人,仰面朝天,躺在割完高粱杆立在地里一截一截有两三寸长像斜飞刀似的高粱轧子上,伸直胳膊任赌赢的人拽住拖行的一种惩罚方式)!——耢得那社员是“哭爹喊娘叫大爷”的,再不敢“造次”,他因此威名大振,全村皆服。记得有一次他说起此事道:“我就是不能让他们小瞧了咱们。”他是那时随爸爸下放到农村的,他不想因为自己挨白眼儿让爸爸跟着受气,受辱(大学教授下农村本来就让人另眼相看)。
回城上学毕业分配到了吉林色织布厂(后来产业调整又到了吉林毛纺厂),依然样样出色,很快成了劳动能手、生产标兵,上了光荣榜,当上了四百多人的大车间主任,以致多人预测他是厂长的苗子。70年代末,他成了我们兄弟姊妹中第一个入党的人。等80年代我入党搞“外调”的去毛纺厂了解他的政治表现时,毛纺厂组织部长指指厂门口的光荣榜道:“还用我说么,进门时,你们不都看到那光荣榜上孙武的大照片了么……”搞外调的回头忍不住“违纪”学给我听。我笑而不语。心里头啊,用春节晚会站岗的河南籍保安的话说“我骄傲!”呵呵!孙武不仅工作出色,且品德高尚,挣23元钱的时候拾得了70多元,饭都顾不上吃,一门心思找失主,令其感激涕零他却举善不言。厂里接到表扬信才知此事;女工寻短,月光下吊在了宿舍窗口上方的暖气管子上,口吐白沫,舌头伸出老长,他迎着满走廊的喧嚣、尖叫冲上去,三下五除二,将女工救下(女工被救活认他做亲哥哥,逢年过节大包小裹去拜望)……这一切,恐怕都成了打动(他的夫人当时的厂团委书记后来的厂党委副书记王凤云)芳心的因由吧。
要强,再悟性高,自然手巧,因此他干啥像啥。80年代初,要结婚成家了。那总得有两样家具啊,得对得起同样是标兵模范并且是厂团委书记多少人都“奋起直追”都没追到手的对象啊!买? 买不起。买得起也买不到。买得到也不称心。于是,从没学过木匠只听我这个学过木匠的那么一讲回头再那么一看(我做的家具),就操家伙,(每天下班蹬车来到我那时的平房小院)干起来了。我当时在昼夜兼程搞展览顾不上他什么,结果,人家硬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自做了大立柜、箱子架(连一对箱子)、碗架柜、小茶几(还包了一对那个年代最时尚的木扶手沙发)那么一整套家具,让人叹为观止,令亲友们同事们邻里们交口称赞!
90年代由吉林“下海”到北京“中汽华联”,依然处处争先,所管诸事格外精心负责,令老总感叹:交给他的事,你只管放心。新世纪,辗转到了湖南长沙“华洋汽车”,就不信“隔行如隔山”,结果,搞毛纺的硬是钻研成为汽车技术权威,大拿,当上了“雪弗兰”4S店售后总经理,每每开会去深圳住在“大中华”(五星级酒店)。深圳的大侄女大侄女女婿,觉得真“打腰提气”啊!
去年春节,武弟与从北京到长沙跟他会齐的二哥驱车来北海看我、我北上送一程到桂林,才知道他当年认下的一位干女儿在桂林电视台当主编。这位主编,是他毛纺厂老同事的女儿幼时被送外地亲戚家,长大接回自觉“受歧视,被排斥在其他兄妹之外”,因而,那些年(人生关键的成长期)在受憋、受冤、有委屈、有困难时就找武弟诉说,得到了长辈亲人一般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心灵安慰、人生启迪、以及实际的物质帮助,说什么要认干爹,于是他有了这个干女儿。干女儿知恩图报,盛情接待,精心安排我们短暂逗留两天的观光游览、饮食起居,之后将数千元费用全部“免单”(自掏腰包支付)。如此这般,前因后果,令人感慨万千。
……
(未完待续)
我是孙武,因我的登陆无法上去,只好用王风云登陆上来,多谢三哥的夸讲,好多事情我也都是向你学的(比如刻戳、做木匠活等),我哪里有那么伟大呀,只是有一点志气、和不服输的劲头吧,也只能用在动力气和干活的智慧上,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大老粗,一晃已经年过六旬了,过去的事情就只有回忆了。
你是向来自信,自立(励),自强,有口皆碑呀!
往事的记忆是美好的,值得回味的,值得讲一讲的。
三哥真不愧为是作家,一转眼功夫写了这么一大篇文章,同时,也很佩服三哥的记忆力,过去的事还都历历在目。孙武这个人的最大优点也确实向三哥说的那样,干什么向什么,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在动力气上到蛮有智慧的,现在很多年轻人在拜亚玲、和做仰卧起做上还都比不过他呢,认识他的人都说他身体好,孙武常说在读中专时,所用的纸、笔、墨都是你给提供的,在80年结婚做家具时,由于下大雨发大水,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具,将你们自己的家具都泡在了水中。在生小宇时,由于鸡蛋定量供应,是你给我们弄来了一大箱鸡蛋,当时我们家条件不好住平房,外加孙武正在负责设备安装,就将我和小宇接到了你家,一住就是一个月,给你们带来了很多不便,在住平房的几年里,我们烧的煤,焦炭粉和引火木材也都是你帮我们提供的,回想这些往事,真是历历在目,对我们的帮助我们永记在心,感恩不尽。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哪里称得起作家,只是一个小作者,只是想写点东西。呵呵,一部小说,写来写去,搞得焦头烂额……
千万别说佩服我的记忆,是你们做人做得好,做事做得棒,令厂里工人干部赞美,让街坊大人孩子服气,更有桂林电视台你们的干闺女陈宇忆当年,湿了眼……由此,就让人忘不了!
倒要说王凤云,你的记忆真是好,你不说“保家具”“焦炭粉”……我倒是记不起来的了。当年的那些点滴小事,属兄弟相帮,乃自然之道。万不要言谢‘言永记。只是你的一席话,让我深切领略到你们的感恩的心。
感动常在。
恭贺
吾兄武兄60花甲!
到了小宇那儿,我们好好喝酒祝寿。
三哥每次写这么多的东西,真不容易。感慨,感叹,感谢。
此文写了些我们哥仨儿在清华北胡同那段时间的故事,提起来,历历在目,恍若昨日。
还有,掏家雀儿窝。小鸟仔儿还没张毛呢,他就给抱回家了。一养就是没日没夜的,嘴里嚼的磨磨叽叽的就嘴对嘴喂给小家雀儿。
结果这小鸟还真认识他,等小鸟能飞了,他一吹哨,鸟就飞回来落在他的肩膀上,没有吃的,他就给他吐沫吃。
还有,去南湖捞蛤蜊(我们叫Ga-li),回来剁了为鸡。养出来的鸡都是出类拔萃,要么是户户头,要么是户户腿。明天哪只鸡下蛋,他心里都有数。
思想太快了!我这键盘怎么这么慢啊。嘚,找个理由,就提着两件事儿吧 - 老婆那边叫吃饭了。
另外:
三哥终于让武兄在《家园》开口了。不能登录,借个账号,也发言了。对了,登录密码已经寄到 sw3588@126.com。
借此,和大家说一句,如果忘记了登录和密码,及时邮件给我,或微信给我。在此借个账号留个言也可以。
不能登录再不是理由了。
好嘛,你又唤醒了我的“清华北胡同记忆”,那一幕幕情景带着呼唤、带着笑声,来到眼前耳畔,久久挥之不去……
童年的记忆尽管带有点苦涩,但总是清纯的,美好的,趣味儿的,没有势利与利害关系的。
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