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印象之七
(孙军)
那个礼拜天,我跟唐走进了洛杉矶迦福市基督教堂,这是李弟和弟妹每个礼拜天都要来的地方。他们两口子主动奉献,虔敬而热忱地为教会服务。李弟积极创建并维护教会网站、为教会各项活动提供网络、电化支持,他在这里参与组织礼拜天的教会活动,主持圣诞节的欢庆活动、以及春游和有关节日假期的 Party,为大家精心编排和表演小魔术,脱口秀,跟弟妹一起表演数来宝,山东快书,因而深得人心,结识了很多知心朋友,在大洋彼岸、异域他乡获得了许多精神鼓舞和真诚帮助,这让我们对基督教会有了更多关注的理由,更由于一直以来我们对教会和教友怀有深切的感恩之情,所以在这里拍下了一组照片,作为“美国印象之七”吧。
说起来,这是我跟唐第二次走进基督教堂(第一次是2000年8月的一个礼拜天陪着儿子天天,那是他在人间最后半个月里的一天,是在中国的吉林市,这第二次是在美国的洛杉矶迦福市,他离开我们已经12年了)。这天,李弟坐在右侧第一排操作电脑、放映幻灯,弟妹与我们一起坐在前数第六排左侧靠过道的地方,我在这做了如下简短发言:
大家好!
我和我的太太刚从中国北京来,我叫孙军,是孙李博士的三哥……感谢弟弟和他的太太,让我们有机会再次走进了仰慕已久的基督教堂和教会的弟兄姊妹们会面。
我的儿子是一位白血病大学生,他生前得到过温哥华基督教会弟兄姊妹们的真诚帮助和祈福,使他真切感受到了主的慈爱与光辉,他的心灵由此得到了宝贵的启迪和安慰,最后他虔敬地接受了主的洗礼,平静地走进了天国。
孔子曰:“四海之内皆兄弟”,因此说,“天下基督是一家”,在这里,请允许我和我的太太代表我们在天国里的儿子,向可亲可敬的基督教的弟兄姊妹们,向伟大的、仁慈的、充满博爱精神的主致敬!
感谢大家,感谢主!
===
插一张当年我为儿子在吉林市基督教堂里拍摄的照片。
儿子站上了神圣的讲台,这个北华大学的论辩演讲最佳辩手就像是在演讲,其实他真的想演讲,讲出他对远在大洋彼岸的基督教的弟兄姊妹们的感激,讲出他对爱与生命的新的理解……
===
教堂里每一张椅子背后的斗里都放着《圣徒诗歌》等刊物。
===
每一种宗教都有被奉为圭臬的信条,值得虔敬地认识和看待。
===
教堂坐落在洛杉矶迦福市华盛顿大街上,与对面的清真寺隔路相望,让人会想到信仰自由。教堂是已故老教友在30年前买下的一幢二层小楼(当时房子里一无所有,他们白手起家,甘于奉献,使这里越建越好),李弟深切感恩地跟我们念叨了一句,“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啊!”
===
教会二楼楼梯口一瞥。
===
教会的阅览室。
===
教会的奉献箱。每一位教会的弟兄姊妹都会自觉地捐献,作为教会的活动经费。
===
教会还设有儿童活动室,教会兄弟姊妹们的孩子都可以到这来,度过他们愉快而有意义的时光。
===
教会的兄弟姊妹听说我们要去各地游览,格外热情而主动地走上前来向我们介绍他们的经验体会,其中“一上船就要交朋友”的叮嘱,让我们这两个“外文盲”着实受益不浅。
===
看到孙李弟兄的哥哥来了,教友们纷纷亲切地打招呼,走过来嘘寒问暖,可见教友之间的情感,可见李弟两口子的在教友心目中的地位。
===
刚刚主持这个礼拜天活动的林弟兄(由台湾来)与我们热烈地攀谈,之后跟李弟约定月末请我们吃饭,还有一位夫妇也一定要请我们到家里吃饭。看着真高兴,李弟和弟妹在这里处和了这么多好朋友。
===
又一位好朋友在跟李弟亲切交谈。
===
又一对教友夫妇(住李弟后院,往来频繁,互相帮助甚多)跟我们一起合影。
===
礼拜天,教会提供午餐。这样一餐,需要3.5块钱(美元),便宜且实惠。由开饭馆的教友让利提供。
===
这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刚刚还在主持庄严的礼拜天诵祷活动的林弟兄,现在像仆人一样在清扫卫生间。
===
弟妹自然也要参加劳动。
===
劳动是自觉的、快乐的。
===
唐拍下了我擦地的照片,可我却对后墙上的字情有独钟。多好哇,人们以“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为自律守则!
===
连日来,我有了这样的思考:为什么像美国这样科学技术居世界一流的国家,有神论思想却占主导地位?为什么大哲学家培根不止一次说,一点点哲学会引导人走向无神主义和物质至上的错误,伟大的哲学却会引人归向宗教?为什么像牛顿、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巨匠相信有神,认为“无神论是站不住脚的”?人们总是在探讨生与死的问题,探讨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渴望有限的存在向着无限永恒的存在归依,却苦苦无果,由此似乎可以说,基督教的有神论思想能够解决问题。
这是姜山在qq上发表的评论特转发到网上孙家。“姜山 : 美国印像之七,姨夫从宗教的角度带领我们重新认识了信仰在人生中存在的意义并由此引发了我们对永恒这一终极问题的思考。美国无论是在科技进步上还是社会福利上都创造了无数个世界之最,而生活在美国这一高度文明国度里的人们对宗教信仰这一意识形态领域里追求程度也深刻的反映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步发展的必要性和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与国内形成鲜明对比的同时,让我们更加清晰的看到了自身在精神文明层面的溃乏短板,需要弥补或者提高的方向。永恒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在不同的范畴里有着不同的注解,但共同点是它是人们对于美好的向往和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