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游散记(三)

 

      承德游第三日,看普陀宗乘之庙(小布达拉宫)、班禅行宫。

      半天时间。

       先看“普陀宗乘之庙”, 这是承德外八庙中规模最宏大的,系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乾隆为庆祝他本人60寿辰和他母亲皇太后80寿辰而建的。依山就势,布局自然,富于变化,呈现出藏传佛教典型的建筑风格。乾隆皇帝正是在这里接见了万里东归的土尔扈特首领。

       可是,夫人不愿进寺庙,我劝她:“总不能枉来一回啊,还是应该进去看一看、听一听。”

       结果看一看,听一听,受益匪浅。大有“好戏在后头”之感!

        常讲“佩服得五体投地”,可何为五体投地?到这闹清了:头,双肘,双膝。顶礼膜拜要五体投地,可皇帝怎么办?至尊至贵,哪能跟着跪倒爬起?但他又那么信佛不能不尽礼仪。如何是好?嘿!“奴才们”有高招:造了个五座五色金刚塔,高悬于一高高的墙式建筑之上,下设一门,皇帝从此门进入,就算已向佛祖叩拜并行过五体投地大礼了!不进去,哪能闹清那五色五座金刚塔是干什么用的?同时,五色五座金刚塔还代表五大教派。

 

 

 

 

 

 

 

 

 

 

 

 

 

 

     (五座五色金刚塔还代表五大教派。拍这张片可是费了点好劲儿,左转右转前转后转,终于找到了这个可以拍到全貌的最佳角度,还要冒着被跌下土山的危险。)

        登高远望,昨天登过的棒槌山上的棒槌峰在苍苍茫茫的天幕上显得很清晰,很庄严。忽地想起棒槌峰下那一小亭来,其实是想起那小亭上挂满了的许愿牌,更确切说是想起了那许愿牌上的文字。
        “也许我们之间只差一步,那就请你不动,我迈向前,去吻你的手……”“祝爸爸健康长寿……永远爱你的女儿。”“愿我有一个好姻缘,愿弟弟有一份好工作……”
         温馨。

 

 

 

 

 

 

 

 

 

 

 

                                                                                   (登高远望,昨天登过的棒槌山上的棒槌峰在苍苍茫茫的天幕上显得很清晰,很庄严。)

        收回思绪下望,一片金光,炫丽辉煌,只觉得心魂激荡。导游的声音传过来:“普陀宗乘之庙大红台上端中央‘万法归一’殿,大殿上顶覆鎏金鱼鳞瓦、脊兽、铎铃,共用黄金14000余两,每一片瓦用金3点3克……”哇!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灿烂的阳光下,那一片金顶那般璀璨,那般灿烂。难以描述,只恨词穷。顺着导游的所指向下看:二层的金顶却斑驳狼藉,残痕断影,令人不忍目睹……这又是怎么回事?

        原来,小日本入侵热河,至避暑山庄,见如此辉煌瑰丽之纯金镶复的大殿屋顶,顿时,贼心起,盗欲生,于是纷纷登顶,疯狂用刺刀刮,将刮下之金片、金沫收入囊中,正起劲时,只听接连响起“咕咚咚”声响——眼见着,几个小日本鬼子滑落跌下——头破血流,其中3人七窍流血而毙。日本是一个笃信佛教的民族,生此事端,让他们以为触犯了佛祖而胆战心惊,由此罢手,由此顶层得以保全乃成不幸中之微幸!有人说是不幸中之万幸,实不足取。 

        泱泱大国,皇极之地,却也如此任铁蹄践踏?任倭寇残掠?羞耻感、义愤情,在心头久久挥之不去。想想,担当“保家卫国”使命之张学良儿等却率数十万大军不放一枪,溃退至西北龟缩,成千古罪人!再想想,小日本至今瞧不起中国人,如此这般,让人瞧得起,岂非咄咄怪事!?

 

 

 

 

 

 

 

 

 

 

 

 

 

 

                                                                    (灿烂的阳光下,那一片金顶格外璀璨。顺着导游的所指向下看:二层的金顶却斑驳狼藉一片……)

 

在这令人悲怆的地方留个影吧。看不清脸是吧。没脸见人了!——

 

 

 

 

 

 

 

 

 

 

 

 

 

 

从小布达拉宫(普陀宗乘之庙)出来,旅游大巴车将我们送到六世班禅行宫,即须弥福寿之庙。《承德游散记(二)》可见其依山傍坡、阶梯向上、鳞次栉比的宏伟外貌。 

进得殿中,一面大墙之上、顶天立地的巨型浮雕,让人顿生敬慕之情与悲壮之感。金戈铁马,旌旗猎猎……好一派保家卫国,气吞山河,拒敌于千里之外的英雄气概!那都是康雍乾的事了。只可惜后辈咸丰小儿、慈禧祸女,丧权辱国,败送大好河山,而又穷奢极欲,令国力日衰,生灵涂炭……

DSC_0641

 (一面大墙之上、顶天立地的巨型浮雕,让人顿生敬慕之情与悲壮之感。)

 

早就琢磨过:西藏布达拉宫那大墙上怎么有那么多梯形的上大下小的窗子?到这小布达拉宫看清楚了,那窗子有死葫芦的(主要在下部),有能打开的,能打开的又分带铁篦子的和不带铁篦子的,而不带铁篦子能打开的,窗上又有一个向上的斜坡,室内向窗外望只能看见上面而看不见下面。这又是怎么回事?

原来,"死葫芦的"是装饰性的,能带开的是通风透气的而并不是为暸望的,为的是让僧人专心修炼,忘记俗世,向上的斜坡是让僧人只能向上看见天,而不能向下看被花花世界所迷惑而不守教规,生淫欲享乐之心。

高,实在是高!
    DSC_0648

 

 (那窗子有死葫芦的,有能打开的,能打 开又分带 铁篦子的和不带铁篦子的,而带铁篦子的能打开的,窗上又有一个向上的斜坡,室内向窗外望只能看见上面而看不见下面。)

  班禅行宫中段妙高庄严殿最为令人瞩目。“妙高庄严殿”——匾额在大殿门楣上方高悬——意思是此殿如同须弥山一样高大庄严。这里阔七间,高三层,为六世班禅来承驻跸(驻跸,意小住)时讲经之所。六世班禅曾在此殿为乾隆皇帝讲经。喜爱书法之人,到哪里都对抱门柱、门楣上、大殿内的联对、题词感兴趣,爱琢磨。但见“妙殿”内正上方悬挂乾隆御书“宝地祥云”匾额,又有乾隆亲笔"震旦现香林人天欢喜,耆阇开宝網龙象总持"对联分列两侧,赫然醒目,只是揣度再三,难解其意。大有“书到用时方恨晚”之感。

回来赶紧学习。

哦,“宝地祥云”,意,活佛讲经说法的宝地;“震旦现香林人天欢喜,耆阇开宝網龙象总持。”一联,说的是:出现了佛教圣地,我和众生都很欢喜;耆阇崛山开建了宝寺,佛法力大如龙象,总持万有。古代印度称中国为“震旦”。“ 耆阇”意即耆阇崛山( shì dū jué shān)梵语的译音﹐又译为灵鹫山,在中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东北﹐为释迦牟尼说法之地。

只可惜,此处严禁拍照。没法用图片来说明。当时,我脖子上挎着照相机,却从包里拿出本子写下了那些字,令现场两位漂亮的女工作人员赞叹,先朝我竖竖了竖大拇指,见我摆手回谢,接着说:“都像您这样有素质就好了。有些游客你不让拍照他偷着拍。劝阻他,他就跟你吵。”由此,让人心情愉悦,却又想了许多。好些中国游客真的令人汗颜,天安门广场国庆节陡增垃圾无数,各地各大景点无不如是而有过之无不及。在国内倒也家丑没有外扬,可竟有的到埃及金字塔上刻字,到古罗马斗兽场撒尿……人格、国格丢尽,却依然恶习不改。五千年文明古国,怎么比不上建国仅二百多年的国家呢?有人说连最落后的非洲都不如。又有人说,谁说非洲就一定落后呢?埃及不就是非洲吗?

呵呵,导游总能编出点“说道”来,逗大家开心,在这里的三孔牌坊前面她又站下讲起来:“……走过这三孔门可以行大运。从左边门进去,行的是财运,从右边门进去行的是寿运,从中间门进去行的是官运!”好嘛,众驴友欢笑一片,纷纷选择左边门、右边门走进去。夫人从左门走过去之后回头叫我:“你怎么不走啊!”我笑道:“等别人走完。”我们这一对话,令导游与众驴友皆停下回头看。呵呵,我自然知道他们都在琢磨:他会走哪孔门呢?有趣!我哈哈笑道:“我们到这不是都要做一回皇上、皇妃吗,那皇上、皇妃岂有不走中门之理?”说着,我踱着方步,捋着“胡须”,托着本子,信步由中门穿过,众人皆乐我且乐——哈哈,快活!

夫人还没忘了给我拍张片。只是她一着急,只拍下了两孔门。好在三孔门中间的大,让人能看出来。
回头出门的时候,我悄悄在后面给她拍了一张。哈哈,她依然走的那孔门。家里聚财靠她了!

 

 

 

 

 

 

 

 

 

 

 

 

 

 

 

 

 

(……好在三孔门中间的大,让人能看出来。)

DSC_0676

 

  (哈哈,她依然走的那孔门!家里聚财靠她了!)

 

        总结承德之旅,那就是:开眼界,长见识,陶冶性情,愉悦身心。
        只是时间太紧了。康熙耗十年工始建36景;乾隆费半世纪续建36景,还有外八庙;嘉庆咸丰两帝在此驾崩;慈禧酝酿导演宫廷政变……这里有太多的景观、太多的故事,倘今后再有闲情逸致,约上三五好友再来此三天五日,细细浏览,赏析,品鉴,讨论,那可真是悠哉快哉,令人心向往之啊!

        再见了,承德!

Posted in 近期文章 Posts.

2 Comments

Leave a Reply